初讀《我與地壇》,仿若踏入一片靜謐而深邃的時光秘境,史鐵生先生以地壇為紐帶,緩緩鋪陳開他與生命、親情、歲月的深刻對話,那些質樸的文字如涓涓細流,卻在心底掀起層層波瀾。
地壇,于史鐵生而言,絕非一處普通的園林,它是命運的避風港,是靈魂的棲息地。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他如同一只折翼的鳥兒,跌跌撞撞闖入地壇。這里沒有喧囂,沒有世俗的紛擾,只有古柏的蒼勁、荒草的蓬勃、四季的更迭。他在這里一坐就是十五年,從青絲到白發(fā),從絕望到釋然。地壇見證了他無數(shù)次的掙扎與沉思,那輪椅碾過的每一道轍印,都鐫刻著他對生命的追問:“我該不該去死?”“我為什么要出生?”“我干嘛要活?”這些問題如毒蛇般纏繞著他,可地壇用它獨有的方式給予回應。
園中四季的流轉,從春日的嫩芽初綻,到夏日的濃蔭蔽日,再到秋日的落葉紛飛,直至冬日的白雪皚皚,周而復始,生生不息。這無言的輪回,讓史鐵生漸漸領悟到生命的本質:無論遭遇何種磨難,生命自有其堅韌與頑強,它不會因個體的苦難而停滯,也不會因一時的挫折而黯淡。地壇的古柏,歷經風雨卻依舊挺拔,那是一種無聲的激勵,讓他明白自己雖身殘,但志不能殘,心不能死。他開始在文字中找尋自我救贖的道路,用筆尖勾勒出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命運的抗爭,將內心的苦楚化作文字的芬芳,回饋給這個世界。
母親的愛,是《我與地壇》中另一道耀眼的光芒。史鐵生的筆下,母親的形象質樸而偉大。她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默默地付出與無盡的牽掛。當史鐵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次地將自己封閉在地壇時,母親總是站在園門口,遠遠地望著,眼神里滿是擔憂與不舍。她知道兒子需要獨處,需要在地壇這片天地里尋找心靈的慰藉,但她又害怕他會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她會在史鐵生回家后,小心翼翼地詢問他在地壇的所思所想,試圖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母親的愛,如同一盞明燈,在史鐵生黑暗的人生道路上,為他驅散迷霧,照亮前行的方向。然而,命運卻如此殘酷,母親在史鐵生還未完全走出困境時,便永遠地離開了他。這份突如其來的失去,讓史鐵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與懊悔之中。他開始回憶起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那些被忽略的細節(jié),如今都化作錐心的痛。
母親的愛,如同地壇的泥土,滋養(yǎng)著他的生命,讓他在絕望中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他明白了,母親的愛從未離開,它早已融入他的血脈,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與地壇》不僅是一部關于個人命運的悲歌,更是一曲對生命、親情、歲月的深情贊歌。史鐵生先生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生命的脆弱與堅韌,親情的珍貴與永恒,歲月的無情與慈悲。
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或許都會遭遇挫折與苦難,但只要心中有愛,有對生活的執(zhí)著與熱愛,就能在困境中尋找到希望的曙光。
地壇,對于史鐵生來說,是一處精神的家園;而對于我們,它則是一種生命的啟示,讓我們在喧囂的塵世中,懂得珍惜當下,感恩擁有,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yè)有限公司(黃陵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zhèn)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yè)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