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礦區(qū),道路中斷、管線受損,一群搶險隊員義無反顧的“逆行而上”,他們與洪水斗爭,與時間賽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煤礦人特有的精氣神。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那些最美的搶修人。
王升:每天徒步行走40多公里
“來,幫我黨徽別一下?!币患M是泥污的雨衣,背著大大的工具包,手里拿著一根棍子,胸前背了個大水壺,穿著一雙大大的雨靴“咕嗵咕嗵”的向我們走來。
見到王升,他剛剛從雙扇門巡查管線回來。“到處都是積水和淤泥,也不知道黨徽啥時間掉了。”王升用棍子打了打草上的水,找了一片相對平整的地方坐了下來。
脫掉雨靴在地上磕了磕,反過來倒掉里面的泥水,脫下襪子順勢撩起旁邊的積水沖了沖腳上的泥水,擰了擰襪子上的水后“呲溜”著套到了腳上。
“最近走的有點多,腳上磨出了好幾個水泡,一穿襪子就疼。”王升告訴我們,他負責帶人巡查從雙扇門到8號泵房的供水管線,在這條近10公里的管線上,他們趟過泥潭和肆虐的洪水來回穿梭。
搖了搖水壺,擰開蓋子灌了一口水,“早上6點灌的熱水,現在還有一點溫度。4點多了,趁著天黑還得再上去一趟?!蓖跎f,現在通訊還沒恢復,電話暫時還不能使用,他們要來回折返以便向調度室匯報最新情況。
“遇到較深的河水和淤泥灘,我們把背包舉過頭頂,拿著棍子試探著過。”而此時手機上顯示,他已經走了53592步。稍作休息后,他又跨上了背包,迎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開始了下一輪的巡查。
楊華:不是泡在水里,就是趴在桿上
“快過來扶一把老楊?!绷璩?點的店頭鎮(zhèn)溫度接近零度,機電公司院子里人聲嘈雜,工服上滿是泥水的職工依次下車。楊華最后一個顫顫巍巍的抓著車門挪下了車,幾名同事見狀趕緊扶了上去。
“多年的老風濕,受涼了就疼。”癱坐到院子里的臺階上,楊華一邊用手捏著膝蓋一邊向同事說到“多帶些防水膠帶,礦燈記得充電?!?/p>
“腿不行,還就你跑的最歡,多操心下你自己?!蓖聜円贿吅退_著玩笑一邊按照他的要求準備著工具。今年48歲的楊華,是該公司供電所一名普通的巡線員,從事供電工作已有近30年。“川里的溝溝壑壑,山里的羊腸小道,哪條線路多少公里,幾個塔基,對他來說就像配電柜里的線路,都記得清清楚楚。”在同事們眼中,他是全能,攀爬鐵塔登空架線、鉆林穿溝處理故障,所有與供電線路有關的作業(yè),他都是行家。
“巡查管線是件苦事,應急搶修更是急事,我得帶好頭。”楊華這樣說。在這次搶修中,他所帶領的5人搶修小組,每天早上6點出發(fā),趟泥坑、鉆叢林、上桿修電路,一直都是沖在第一線。由于常年徒步巡查管線,楊華的膝蓋受損嚴重,再加上多年的老風濕,平時正常的結束后,雙腿都會脹痛。
“最近要么泡在水里,要么爬在電桿上,越來越不聽使喚了。”從同事口中得知,楊華他們每天都要在河道里來回穿巡,處理線路故障時,他在電桿上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白叩臅r候多半在泥水里,停的時候多半在電桿上?!?/p>
凌晨2點鐘,當備齊完所有工器具后,他掏出手機再次確認了鬧鐘,才匆匆趕回了家。
曹等建:平均每天上8基電桿
“檢測8號泵房視頻信號,確認是否恢復暢通?!痹谠摴舅畯S廠區(qū)的一間小房子里,曹等建正在緊張的調試恢復各個泵房的視頻信號。數十條不同顏色的線纜錯綜復雜的擺在面前,一旁記錄各種數據的紙張散落在周圍,顯得有些凌亂,地上放著一桶吃了一半的自熱米飯,勉強的冒著些許溫度?!暗巍⒌?、滴”的信號檢測儀器不斷鳴叫,曹等建一邊緊緊盯著儀器,一邊認真校對著插線口。
此次暴雨中,所有泵房通訊信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部分泵房視頻信號直接中斷,為搶修工作帶了極大困難。作為負責此次通訊線路搶修的曹等建,水廠廠區(qū)的一間機房和24公里通訊線路成為他的主戰(zhàn)場。
“每天要對受損光纜進行修復,平均一天的長度將近兩公里,要上8基電桿,每從一個電桿上下來渾身都是汗?!眲倧碾姉U上下來,曹等建卸下安全帽,甩了甩頭發(fā),汗珠徑直從額頭上留下來。曹等建告訴我們,他主要是負責通訊信號檢測,恢復架空光纜,保障泵房通訊,電桿上作業(yè)和地面不同,有時候地面10分鐘能干完的工作在電桿上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
扒拉一口米飯后,拿起保險帶、腳扣,背上工具包,他和工友們向著下一基電桿走去。
截止10月13日,曹等建和他的工友們已修復12公里通訊光纜,恢復了8座泵房通訊。(李超)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yè)有限公司(黃陵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zhèn)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yè)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