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桿作為一種井下工作面常用的支護裝置,由于其成本低、支護效果好往往被大規(guī)模使用,但其回收只能采用人力拔出,費時費力,還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然而,在黃陵礦業(yè)公司,由職工自主設計制作的一臺形似“坦克”的退錨車迎刃解決了上述問題。
之所以叫它“坦克”,是因為這臺退錨車的行走機構由履帶構成,外形神似“坦克”。
“履帶前行,大臂動作,依靠液壓系統(tǒng)依次完成抓錨退錨?!苯?,在機電公司機修車間內,這臺形似“坦克”的多功能液壓退錨車,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了大臂伸縮、履帶前行、液壓動作、拔出錨桿一整套作業(yè)流程。以往高強度的人工退錨作業(yè),被眼前這臺形似‘坦克’的退錨機所取代,整個過程平穩(wěn)順暢,安全高效。
8月16日,機電公司設備檢修現場,由該公司自主研發(fā)制造的多功能退錨車首次試機成功,這也標志著黃陵礦業(yè)結束了依靠人工退錨的時代。
黃陵礦業(yè)公司所轄四對生產礦井,錨桿使用量大,拔錨困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該公司深入調查研究,以滿足礦井生產需求為根本,依托自身雄厚的技術力量,制作退錨車,實現退錨作業(yè)機械化。
“以前,井下退錨依靠人工來完成,方法單一,職工勞動強度大,拔錨效率低,嚴重影響生產進度,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黃陵礦業(yè)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師永貴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我們萌發(fā)了制作一臺退錨車的想法?!?/p>
具體負責該項目的機電公司職工王新民介紹,該退錨車主體構件由大臂機構、退錨機構、行走履帶、回轉平臺、清障鏟車和液壓系統(tǒng)組成。
筆者了解到,大臂機構采用液壓控制,可實現退錨作業(yè)的升降調節(jié),配合回轉平臺自由轉動,可完成煤壁任意位置的退錨作業(yè)。
“既然是退錨車,自然要能自由行走。”在王新民的設計構思中,他設計了減速機、驅動輪及行走履帶,實現了退錨車的自由移動。
王新民在模擬退錨車實際運行過程中發(fā)現,推錨車在作業(yè)中,煤壁會產生一定的煤渣和矸石,影響退錨車行走,為了解決該問題,王新民又為退錨車行走履帶前加裝了鏟車,用于清除退錨過程中的障礙物。
“退錨車設計簡單,難點在于退錨機構和液壓系統(tǒng)的設計制作?!蓖跣旅裾f,退錨機構和液壓系統(tǒng)是退錨車的“心臟”。
“退錨機構由液壓退錨器和調平機構組成,實現從煤壁退出錨桿,要順利拔出錨桿,退錨機構的推力必須大于錨桿在煤墻內的各種阻力之和。” 機電公司技術員王亮說,正常情況下,錨桿在煤墻內的各種阻力合為280千牛,退錨機推力設定為314千牛。
退錨機構由液壓系統(tǒng)全程控制,通過液壓手柄控制退錨機構,使錨桿穿入退錨器活塞桿內鎖緊后,操作多路換向閥控制退錨器收縮運動,平穩(wěn)地拔出錨桿,完成退錨作業(yè)。
據悉,較以往人工退錨作業(yè)相比,該多功能錨桿機作業(yè)效率提高20倍,每年單節(jié)約人工成本費用約500萬元。(曹川 李超)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yè)有限公司(黃陵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zhèn)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yè)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