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獲悉,在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tǒng)開展“大國工匠——能源化學地質篇”活動中,智能化開采專家符大利成功當選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tǒng)首批“大國工匠”,是陜西煤炭系統(tǒng)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符大利,這個從1000米煤海深處一路走來的“大國工匠”,他19年如一日扎根煤海,從一名普普通通的一名井下電鉗工,一步步成長為技術、管理樣樣在行的機電副礦長,在一號煤礦這塊心愛的熱土上,用智慧和汗水,用忠誠和執(zhí)著,在浪尖上挑戰(zhàn)激流,在逆境中創(chuàng)造奇跡,在成功中書寫輝煌,譜寫了一曲曲催人奮進的恢宏壯歌。
勤學,機電大拿的修身之道
2002年,26歲的符大利從陜西煤炭建設公司來到黃陵礦業(yè)公司一號煤礦做了一名井下電鉗工。當時,黃陵礦業(yè)公司為打造日產萬噸采煤工作面,引進了綜采配套設備國外先進的組合開關和變頻器。新設備與之前所用的國產裝備無論在原理上、結構上以及操作上都截然不同,參數(shù)設置全是英文,相關圖紙又缺失嚴重,這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在困難面前,內心好強的符大利暗下決心,他堅持每天下班后自學英語,拿出工具書對照圖紙說明逐句翻譯,又自學CAD制圖,悉心研究相關進口變頻器的圖紙,仔細研究每個零部件工作原理,經過一段時間的鉆研和實踐,他首先掌握了新設備的工作原理、操作要求以及維修方法。這個不到1米7的矮個“專家”,骨子里那股愛學習的狠勁令大家刮目相看。
陜北艱苦的生長環(huán)境造就了符大利一股子不服輸?shù)你@勁兒、韌勁兒,他先后完成的修立柱專用工具、開關外置機械鎖和風機斷電報警裝置等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為礦井機電安全生產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銳思,創(chuàng)新翹楚的成長法則
煤礦特殊的生產環(huán)境技術創(chuàng)新尤為重要。作為礦工子弟的符大利目睹了瓦斯事故慘痛教訓深有體會,所以他在工作中思考最多的就是怎樣干會更省時省力,怎樣干會更安全?
2007年5月,一號煤礦首次在綜采工作面運輸機上使用了德國福伊特軟啟動裝置,由于井下工作環(huán)境惡劣,國內大多數(shù)該設備在運行不到四個月就出現(xiàn)超溫、閥芯堵塞等故障。針對這些問題,符大利認真觀察設備運行記錄,分析運行情況;同時,借助網絡、相關技術手冊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經過3個多月的研究分析、反復試驗,他在福伊特內部循環(huán)水路中增加了外部冷卻器、調整了機頭尾的注水時間,完善了設備的檢修制度,編制了福伊特維護和水質標準。經過他的改造,福伊特連續(xù)無故障運行270天,在行業(yè)內引起了不小震動,得到了德國副總裁薄瑞德的高度肯定。
多年來,符大利組織或參與涉及綜采、掘進、運輸?shù)榷囝I域的技術改造,累計完成創(chuàng)新成果50余項,申報專利14項(其中3項在審查中),為礦井節(jié)約資金1000余萬元。
進取,行業(yè)魁首的成功秘訣
2014年初,剛剛接到一號煤礦1001工作面薄煤層國產智能化無人開采成套技術裝備工業(yè)試驗任務的符大利激動不已,期望在行業(yè)里干出點大名堂的他終于找到了實現(xiàn)個人抱負的機會。
萬事開頭難,在智能化設備安裝運行過程初期困難重重。面對控制系統(tǒng)復雜、自動化系統(tǒng)受工作面主電纜干擾、支架動作頻繁損壞通信纜線、煤機接收信號受磁場干擾等問題,符大利連續(xù)在井下工作30小時以上是常有的事,由于長時間的疲勞,睡眠不足,幾次在工作面幾乎昏倒。但他以堅韌的耐力堅持工作,終于完成采煤工藝22項工序記憶割煤法、遠程供液泵站過濾站改造、采煤機電纜防脫槽改造、支架自動調斜等12項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解決了國產智能化采煤成套設備技術難題66項,實現(xiàn)了國產智能化無人綜采設備工藝流程的第一次優(yōu)化革新。他參與的《國產裝備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項目榮獲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為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的推廣應用做出了突出貢獻。薄煤層智能化無人開采的實現(xiàn),更加堅定了黃陵礦業(yè)人實現(xiàn)全礦井無人開采的信心和決心。2015年,黃陵礦業(yè)公司實施中厚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符大利身先士卒,帶領團隊在短短45天時間內完成了首個中厚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安裝與調試,工作面首次實現(xiàn)了超前支架地面遠程控制及地面“一鍵自移”控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他參與的《中厚煤層國產綜采裝備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先后獲得第八屆陜西煤炭工業(yè)科技成果特等獎、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的成功運用,把礦工從艱苦危險的環(huán)境和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圓了我國600多萬礦工地面采煤的夢想,對促進我國煤炭開采技術革命和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我國煤炭工業(yè)升級轉型和科技進步產生深遠的影響。(倪小紅 王斌)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yè)有限公司(黃陵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zhèn)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yè)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