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23400公里、磨壞63雙黃膠鞋,這是巡道工呂民娃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數(shù)字。走,是呂民娃主要的工作方式。有人說,呂民娃的工作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的“長征”。
呂民娃是鐵運公司工務段七里鎮(zhèn)工區(qū)的巡道工。2009年至今,他一直用雙腳往返于煤炭專用線K24+500—K29+500、紅石巖專用線K0+000——K4+743米、七里鎮(zhèn)車站的11股道、紅礦焦化園6股道、機務段6股道、四個裝車點、站線合計約34公里的線路上。陪伴他的是一對信號旗、一盞信號燈、一個30余斤的工具包和每天必須巡查的13公里線路。
6年的工作內(nèi)容,就是不間斷的守護這34公里的線路,守護著3125根鋼軌,73副道岔,3170塊夾板,54400根枕木。不算夸張地說,6年的巡守之后,每一根鋼軌、每一幅道岔的形狀都已經(jīng)印在了他的腦海里。巡道工這活兒,要吃得了苦、操得上心、耐得住寂寞。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寒冬手口裂,夏天曬脫皮,這是巡道工工作的真實寫照。每天巡守中,呂民娃都要嚴格將管內(nèi)的道岔、專用線檢查一遍,每一個道岔都要彎腰檢查、緊固螺栓,一天下來累的腰酸背疼。夏天他頂著烈日,在近50度悶熱的環(huán)境里一走就是八小時,汗水浸透了衣服;冬天他冒著零下近20度冷冽的寒風中,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耳朵都被凜冽的寒風凍破了;由于勞動強度大,再冷的天也是走得汗流浹背,汗水浸透了衣衫,只要一歇下來,寒風一吹,冷得直打哆嗦。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刮風下雨都不能間斷,巡道工也就成為了“臟、重、險、累”的代名詞。由于長年累月露天作業(yè),呂民娃的臉黑了、手粗了、兩只腳上長滿了厚厚的繭子,但卻練就了“火眼金睛”,任何線路上細小的隱患都逃不了他那“鷹隼”的雙眼。
2014年3月的一天深夜中,當他巡查到K24+780m處時,發(fā)現(xiàn)巡道燈下的右側的鋼軌有一道細微的亮光。經(jīng)過仔細查看,并用隨身扳手敲震,他確定鋼軌出現(xiàn)了5mm的裂紋。隨后呂民娃立即呼叫工務段七里鎮(zhèn)線路工區(qū),請求派人更換。七里鎮(zhèn)線路工區(qū)臨時向行車調(diào)度員申請了50分鐘時間,迅速更換了鋼軌,消除了安全隱患。6年來,呂民娃先后發(fā)現(xiàn)和消除類似安全隱患68次。6年來他守護的線路沒有出過一次安全事故,6年來他所在的七里鎮(zhèn)線路工區(qū)連續(xù)三年獲得鐵運公司“安全先進班組”的榮譽稱號,他自己也先后兩次獲得鐵運公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但是守護了6年的線路安全卻守不住他患病岳父的安全。呂民娃是上門女婿,正因為他勤勞、樸實、善良、孝順贏得了他妻子一家人的青睞。結婚前他信誓旦旦的答應妻子一定能照顧好一家人,婚后卻事與愿違。2010年,呂民娃的岳父因患癌癥動了手術。當時,孩子還小,加上呂民娃的岳母身體不好,面對困難,他動過辭去工作,一心一意照顧家庭的念頭。最后是岳父勸他,這手術已經(jīng)做完,病很快就能好,他還是應該守著鐵路。聽著這話,呂民娃掉了眼淚。就這樣,單位、醫(yī)院、家庭,成為呂民娃來回穿梭的幾個地方。2014年6月初,飽受病痛折磨的岳父最終離世,在岳父的墳前內(nèi)疚呂民娃哭了整整一天,辦完岳父后事的第二天,還沒有緩過精神的他又走上他熱愛的線路。他說,雙腳一踏上枕木,他那內(nèi)疚的心總能平靜下來,鐵路是他心中的全部。
直至今日,無論寒冬大雪還是三伏烈日下,他的巡守工作仍在不間斷地繼續(xù)著。每當看到松動的螺栓,他就會用手中450mm的大扳手,將螺栓一緊再緊,直至螺栓完全穩(wěn)固。而在漆黑的夜里,陪伴他的還是那巡道燈和呼嘯而過的列車。(倪小紅 張俊平)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yè)有限公司(黃陵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zhèn)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yè)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wǎng)安備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