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投資3.8億元的一號煤礦重介選煤廠技改工程順利竣工,并于11月12日通過礦業(yè)公司質量認證和工程竣工驗收,標志著一號煤礦選煤廠已形成每年入洗原煤600萬噸以上的能力。
一號煤礦原選煤廠設計生產能力為300萬噸/年,是生產0-50mm級原煤混合入洗的動力煤選煤廠。之后,雖進行了幾次技術工藝改造,原煤加工處理能力逐年上升,但隨著礦井開采的不斷延伸和回收率的提高,原煤矸石含量不斷增加,可選性逐漸變差,細粒含量也大幅度增加,跳汰機分選效果差,尤其是生產低灰分精煤時數量及效率較低,已不能滿足礦井和市場發(fā)展需求。為加快實施循環(huán)經濟戰(zhàn)略,確保焦化園區(qū)原料煤供應,同時提高選煤廠洗選加工處理能力,增加煤炭產品附加值,實現礦井經濟效益最大化,增大環(huán)境保護力度,因此,礦業(yè)公司決定對一號煤礦原選煤廠生產系統(tǒng)進行技術改造。
2009年6月,一號煤礦選煤廠技改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3.8億元,屬于礦業(yè)公司重點建設工程。此次選煤廠技改項目包括原煤、水洗、快速裝運三大系統(tǒng)。原煤系統(tǒng)由3個1萬噸的地銷倉和3個3.5萬噸的原煤倉構成,原煤倉由南、中、北、三個圓筒倉組成,單倉直徑30米,倉高60米,每個圓筒倉的倉容量為3.5萬噸,是目前陜西省煤炭行業(yè)中儲量最大的煤倉。2010年8月,10萬噸的原煤倉主體滑膜全部完工,10月正式投運,此工程是整個選煤廠技改工程項目中施工難度最大、土建工程量最大、施工工藝最復雜且投資額最大的關鍵性控制工程。原煤上煤速度達1800噸/小時,快速裝車系統(tǒng)裝運能力達5000噸/小時。原煤、快速裝運系統(tǒng)運行一年來,設備運轉穩(wěn)定,系統(tǒng)正常,大大提高了混煤生產能力和裝運能力,極大地滿足了礦井生產需要。水洗系統(tǒng)于2011年9月初一次性帶煤調試成功,入洗量達1300噸/小時,工藝設計采用無壓三產品重介旋流器分選+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選+煤泥浮選工藝;其中,50-0mm采用無壓三產品重介旋流器,分選出重介精煤、中煤、矸石;1-0.25mm粗粒煤泥采用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選出粗精煤和粗粒中矸;0.25-0細粒煤泥采用浮選,分選出浮選精煤;浮選尾礦經濃縮池沉淀濃縮后采用快開壓濾機進行脫水;重介精煤采用臥式振動離心脫水機進行脫水,粗煤泥經煤泥離心機、高頻篩脫水,浮選精煤采用加壓過濾機脫水處理。脫水后產品經皮帶走廊運至煤倉,既能火車外運,又可地銷汽車外運。洗煤系統(tǒng)實現了洗水閉路循環(huán);同時也豐富了產品結構,新系統(tǒng)主要產品包括:特大塊煤、精煤(重介精煤、粗精煤和浮選粗煤)、混煤、大塊矸石、煤泥;精煤產品灰分Ad<9%,水分Mf=10%,滿足了焦化園配焦用煤和周邊客戶的需求。
自一號煤礦選煤廠技改項目開工建設以來,礦業(y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宋老虎、總經理范京道多次深入施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了解選煤廠技改工程進展情況,幫助協(xié)調、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并強調指出選煤廠技改輔助工程、職工技能培訓及設備安全管理等相關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途徑等。為了確保工期按時完成,公司總經理范京道多次與施工方洽談,確保工程進度,為工程的順利建設提供了可靠保障。一號煤礦領導更是高度重視,成立了技改領導小組,礦長唐恩賢任組長,并指派副礦長緱新學專門負責此項工程,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協(xié)調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難題。在技改工程現場設立辦公室,指派專職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工程進展日常工作。施工單位結合實際,不斷完善施工方案,強化質量意識,精心組織施工。負責技改工程的礦領導和技術人員盡職盡責,始終堅守在工作一線,白天現場認真細致監(jiān)督施工,隨時協(xié)調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焖佟踩┕?。其次嚴把質量監(jiān)督關,保證工程質量。晚上匯總問題,上報礦領導,連夜研究對策,超前計劃,未雨綢繆。設備調試是帶料試生產一次成功的關鍵。選煤廠技術人員為盡快完成新老廠房設備的對接任務,他們白夜兩班輪番作戰(zhàn)。對新設備安裝遺留問題全面整改,所有設備螺絲和螺栓進行緊固,對減速機、刮板機、滾筒軸承進行拆檢加油,將不匹配的減速機逐一更換。特別是在對接201原煤入廠皮帶和502、230精煤、中煤皮帶的過程中,還要撤除舊的皮帶及皮帶架,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為不耽誤時間,他們吃住在現場,餓了就吃個饅頭,困了就隨地打個盹,用涼水沖把臉,隨后就又走進調試現場。有的職工感冒了,吃點藥片繼續(xù)堅持,嚴重的直接去醫(yī)院打點滴,打完點滴又立刻出現在調試現場。短短五天時間,保質保量完成了新老廠房對接任務,為選煤廠順利竣工贏得了時間。
一號煤礦選煤廠技改工程的順利投運,徹底改變了原煤儲運方式,不但生產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提高了煤炭資源的利用價值,豐富了產品結構,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對礦區(qū)實施循環(huán)經濟戰(zhàn)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王 霞 柴東風)